中国富二代在美国爱炫富,那么美国的富二代爱什么?最近网上流传一篇题为《中国富二代留学生的奢靡VS美国富二代们的“穷生活”》的文章,作者名字不详,文中讲述了美国富二代的“穷困生活”,和中国富二代的奢靡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文章提到,作者第一次见到T的时候,他开着一辆二手丰田,身上穿了一件一看就穿了多年的校名衫,干净利落的小寸头与一副典型理工男眼镜。T从小生长于美国东部,是毕业于麻省理工的学霸。除了是学霸,T还是铁人三项好手,曾代表美国出战伦敦奥运会。
第二次见到T,是一个月之后,他因为运动不慎摔伤,不能自己开车,因为他和作者住的较近,他就请作者开车载他去沃尔玛买衣服。
作者一听就忍不住心里叫了起来:“买……衣服?买衣服不是应该去商场吗?”后来,作者带着T去沃尔玛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及一件毛衣。
那天开始,作者就暗中观察,发现T生活异常节俭,不仅买超市便宜衣服,每周二还去吃当天做特价的1美金一个的墨西哥卷……在作者眼中,T是一个来自工薪阶层、能省则省、发奋图强的有为青年。
无独有偶,作者上班后第一次做志愿者,又遇到了一位类似的好青年。他的搭档B是一位自幼生长在本地的金发美女。早晨她来接作者时,开的是一辆破旧无比的手动挡本田。
让作者心惊胆战的是,那车一发动,整个车都抖了起来,害得作者坐在车上,一路魂飞魄散。作者后来得知,那辆本田已经跟了她10年。她说,等她还完学生贷款就可以换车了。
那天的志愿者活动是帮助福利社区搭房子,这位金发美女裤腿一卷,一个人扛着一大块木板叮叮当当钉了起来,那熟练程度,跟一名专业的装修工并无二致。B边钉边和作者聊天,说她自己小时候就最喜欢做手工,经常和爸爸一起修整家里的院子,因为在美国请工人维修太贵了……
作者上班久了之后,发现身边有不少这样的勤奋节俭好青年。他们都同样不贪恋名牌,不爱炫耀,工作踏实肯干,待人热情友善,有自己的小梦想,且讲到梦想的时候会两眼发光。作者每次听到他们的故事,都会想,假如有一天他们“发达”了,他/她们爸妈脸上会是怎样开心的笑容?
另外,作者经常光顾的理发师,自己经营一个小发廊,作者一直认为他也是个“草根青年”。
可是,当作者与这些“草根青年”接触多后,越来越觉得不对劲。随着大家彼此熟悉,他们开始提起自己的父母,从他们的描述中,作者得知T的父母坐私人飞机去印度考察,还买了几个当地的餐厅、B的爸妈在南卡州有一家高尔夫俱乐部,而且这只是她们产业的一部分。
作者后来才得知,他熟识的这三位“穷青年”,个个都大有来头。T是传说中的“Trust Fund Baby”、B的父母则是美国南部有名的地产商,而作者光顾的理发师,家里经营着许多高档会所……
这三位美国富二代,让作者想到了他身边的中国留学生们。近年来,在美国读书的小留学生不乏家境殷实之辈,他们一度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男孩开豪车,女孩背香奈儿,仿佛这些已成为中国富二代来美留学的“标配”。
作者认为,那些从小含着金汤勺长大的中国富二代,急于证明自己的不一样,只懂通过这样招摇的方式来证明。
作者还认为:“殷实的家境当然是天大的好事,它可以使人拥有更丰富的资源,得到更好的教育,也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。”
在第一经济大国美国,自是不乏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。但和中国的富二代不同的是,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第一课通常都是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。
美国很多学生从高中起就会去打零工,读大学几乎人人都会申请助学贷款。即便家里负担得起,很多学生还是会选择自己毕业以后慢慢偿还贷款。美国助学贷款利息高,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往往需要3到5年才能完全还清。
在很多场合,我们可能越来越多地看到和听到“仇富”二字,但可能很多人仇的不是财富本身,而是痛恨这些财富缺乏精神养分,痛恨以富欺贫、以强凌弱。
作者在文章最后引用巴菲特经常对他的儿子说的话做结束语:“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,这是靠父母的财产所无法给予的。经济浪潮起起伏伏,唯有‘人的价值’是最稳定的货币。它永远不会贬值、破产,也会永远为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”。希望这番话可以引起中国富二代留学生的思考。
【来源网络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