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加拿大陪读,竟被儿子掐住脖子、打得满脸淤青….

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怎么了?如今出国留学的孩子越来越多,年龄也普遍低龄化。然而,父母花了成千上万的金额让孩子出国读书,换来的并非都是好结果:年少出国,在陌生环境下的压力让许多孩子无法承受,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一生。

彬彬(化名)今年17岁,来自杭州,家境殷实。一年前,他被父母送到加拿大读高一。由于自理能力较弱,彬彬寄宿于别人家中。虽然一开始诸多不适应,但无论是父母还是彬彬本人都认为,只要过一段时间就好了。

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他们所想的发展:原本活泼开朗的彬彬话变得越来越少,性格也开始变得孤僻。见到这样的情况,寄宿家庭还时不时地对他冷嘲讽:“英语一点进步都没有,也不知道有没有认真学。”“你生活能力这么差,以后该怎么办?”

面对这一切,彬彬选择了独自默默承受,也不和家里说。渐渐地,他不吃饭,不洗澡,不说话,更是被寄宿家庭嫌弃了。随着流言蜚语传到了国内,彬彬的妈妈实在不放心,便结束了手头的生意,来到加拿大,把儿子接到加拿大的亲戚家里,决定陪读。然而,彬彬的状况丝毫没有好转,他在学校里无法和同学相处,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,沉迷于游戏之中。

今年大年初一晚上,彬彬的妈妈正在睡觉,深夜里突然睁开眼睛,发现儿子站在床头。突然间,儿子一把掐住了妈妈的脖子,并对她一阵殴打。妈妈被打得满脸淤青,连忙逃到了楼下保安室,将就了一晚。第二天早上,儿子看到妈妈脸上的伤却表现得一脸无辜:“妈妈你怎么了?”

此时彬彬妈妈终于意识到,自己儿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。她连忙帮彬彬结束了在加拿大的学业,回国看医生。经过诊断,医生表示,彬彬在人际交往中已出现抑郁问题。必须尽快展开治疗,否则很难恢复!

抑郁已成中国留学生的流行病,耶鲁调查患病率竟高达45%!

2016年,四名亚裔学生联合在哈佛校报发表文章称: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了压力和精神疾病在自己和同伴身上出现,并且这种令人担忧的趋势,在以越来越多亚裔青少年自杀的形式显现。

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年末,美国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的一所公寓内,一名18岁中国留学生自杀身亡。

当我们将2017年的时间轴倒推,竟发现这份关于中国学生的非正常死亡名单有如此之长…

2017年10月,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的唐晓琳,选择在金门大桥纵身一跃,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;2017年3月,哈佛大学法学院一年级研究生冠群(Will Zhang)被发现在剑桥市史多瑞街的宿舍中死亡,警方表示具体死因不明的同时排除他杀可能;同年3月,甄梅梅(化名)因无法适应国外全英语教学环境以及国内外生活状态变化,罹患重度抑郁症,在被送回国后不到一个月坠楼身亡;2017年2月,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(UCSB)寝室内,20岁的中国女留学生Weiwei Liu,被发现自杀身亡;

据耶鲁大学2017年发布的研究表明,中国留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令人警惕。这份调查显示45%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过抑郁症状,29%的人称有焦虑症状,而美国大学中常规的焦虑及抑郁比例只有13%。

Susan Song曾在美国亚裔社会参与促进会(AACI)工作多年,接待了许多亚裔青少年,她发现:

“其中一些孩子在学业上非常出色,却存在着自杀倾向”。

对不少留学生来说,心理治疗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。他们成绩优异,但在发展自我认知与自尊的过程中陷入困境。

受抑郁困扰的绝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,目前,心理疾病已成为美国亚裔社区中前十大死因之一。

1999年至2014年的15年间,亚裔自杀率增长了24%。其中15至24岁的女性青少年因为抑郁引起的自杀率,更在全美所有族裔中排名第一。

据今年10月发布的《纽约市亚裔心理健康服务白皮书》发现,这一现状与亚裔民众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和接受度不足息息相关。

在现实生活中,感到悲伤和抑郁再正常且不可避免,发现自己的抑郁也绝不是世界末日,请不要将自己锁在封闭的世界,放慢你的脚步,在你周围寻找那些真正关心和在意你的人,尝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,可能你会发现就算是低落、悲伤、难过,也可以被尊重、被讨论、被关照。

 

Brighten the corner where you are

愿阳光照亮你所在的每一个角落